感冒药混吃等于服毒!这些用药误区,你知道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07-08 用药误区|感冒药 (5196)

最常见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一、混合吃药

混合有两层次的含义,一个是药物和药物混合,几种药一起吃,你可能在“服毒”。另一种是药物和食物混合吃。

1、感冒药是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常用的退烧药如美林,止痛药如芬必得或散列痛,这三种药中都含有同一种或同一类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是被限量使用的,每天不能超过4克。如果三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的药同时服用的话,对乙酰氨基酚就已经超量了,会导致肝脏衰竭,甚至死亡。

2、吃头孢类药物时不能喝酒很多人都知道。但头孢和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一起吃,也会造成乙醛中毒,因为有的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乙醛,而头孢类药物会抑制乙醛在体内代谢,造成乙醛蓄积,引起中毒,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伤,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3、磺胺类药物不能跟维生素C一起吃,磺胺类药物本身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但是它比较容易在尿路形成结晶,再加上维生素C就会形成结石。

4、含有草酸高的蔬菜不能跟钙一起补,会让钙无法吸收,形成结石。含有草酸比较高的蔬菜有:菠菜、雪菜、空心菜、毛豆、洋葱。这些单独吃都是营养很好的蔬菜,但切勿和钙片一起吃。

更多的药物和食物、药物与药物同时服用的信息,一定要仔细查看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哦。

二、药量不准

药量不准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用药过量,比如很多年轻人感冒,总想快点好,怕耽误事儿。就会加大服用感冒药的药量,对自己“狠”一点,但我们知道凡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也能致病,加大药量不仅不能赶走感冒,可能还会加重肝肾负担。

再比如,有的家庭会习惯性的补充维生素,不管身体是否缺乏,都大把大把地、有滋有味地嚼着维生素,但大剂量的维生素成分进入人体后,会抑制人体正常汲取营养的渠道,并增加肝肾的排泄负担。

适宜的做法是均衡膳食、合理烹饪来获取身体所需维生素。即使需要额外补充,也应该身体缺哪种维生素就摄取哪一种,不能乱补充。

另一个方面是害怕副作用,而导致用量不足。一些老年人看到西药的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特别长,有的甚至好几页,就担心吃了这样的药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比如抗生素,本来要求吃一片的剂量,却只吃半片,这样药量不足的情况,你可能在“养细菌”。一般服用抗生素,一旦开始就至少要服满三天。

三、药不对症

感冒药通用,是现在家庭用药误区一个普遍现象。引起感冒的原因不同用药也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加以区分,别人吃着效果好的感冒药可能对你就是无效的。

四、吃药时间不对

吃药的时间也非常有讲究,一些刺激肠胃的药吃了之后会感觉胃部不适,这样的药物就放在饭后吃。

再比如,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稳定的吃降压药,人体的血压值在早上达到峰值,因此降压药应在晨起服用。而人的血脂在晚间会比较高,所以降血脂的药物需要临睡前吃。

还有一些激素类药物,是需要在早上吃的。掌握好吃药的时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中药比较安全,副作用更小?

家里人咳嗽的时候,不少人习惯用川贝枇杷止咳糖浆,认为中药比较安全,这个想法对吗?显然不对。

大部分中成药都是很早以前批准注册的,并没有按现代制药的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因为缺乏实验或者文献依据,所以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无法清晰表述,因此中药的说明书上大都会注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尚不明确不能等同于没有。是药三分毒,服用中药也要慎重选择,按时按量,谨遵医嘱。

自己学会看包装,科学选药不用慌

外包装的标识,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选择安全的、性价比高的、对症的药物。依照药物的说明书服药,同时关注药物所具有的风险性,大部分的药源性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一、首先要分清药品和保健品,药品外包装上有“国药准字号”标识,“健字号”是保健品,没有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物。

二、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它是指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OTC印在药盒上又分为红色和绿色两种,如图:

红色OTC表示药品为甲类非处方药,绿色OTC表示药品为乙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如维生素类补充剂、复合维生素片等,它们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甲类非处方药需遵医嘱服用,如一些常见的感冒药等,只允许在药店出售,而且患者需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用药。

针对一些普通的常见病如感冒、发烧拉肚子,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选药。如果病情较轻,不妨在同类药品中选用乙类OTC,但如果病情相对重一点,可选甲类OTC或到医院就诊。因为乙类OTC虽然安全性更高,但药物作用相对较缓和。

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外”字,外用药品专用标志是在药盒的醒目位置标出的一个“外”字,提醒患者该药只能外用,切勿口服。以前就发生过小孩子喝了家里的外用药水,导致消化道灼伤的案例。

四、特殊管理药品专用标志 特殊管理药品专用标志又分为4种,分别是“精”(精神药品)、“麻”(麻醉药品)、“毒”(医疗用毒性药品)、“放”(放射性药品)。这些药多是处方药,实行特殊管理,因其副作用非常大,如果不小心被儿童或其他人误服的话,危害会很大。

药品有效期有讲究

药品的有效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限制的,这就是药品的标签及说明书中所指明的贮存条件。

如果贮存条件发生了改变,药品的有效期就只能作为参考,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有效期时间了。

瓶装药,瓶装药开封后室温(25℃以下)使用期限通常是在2个月左右。

塑料袋装的药物,受潮结块就不能使用,如用于小儿消炎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

糖浆剂,开启后的糖浆液室内常温(25℃以下)下可保存1~3个月。一般冬天不超过3个月,夏天不超过1个月。

软膏剂,开封后室温最多可保存2个月。

滴眼液,开封后只能保存1个月。

益生菌 ,不放在冰箱等于在吃“尸体”,最佳保存温度为2℃-8℃,越接近2℃,越稳定。

家庭常备药不用太多

一、工具性器材:体温计,医用纱布等,有宝宝的家庭电子体温计非常方便也比较准确。

二、应对感冒发烧拉肚子的药物,如降温药、镇咳药、止泻药、抗过敏药。

三、外伤处理药物,如外用的酒精、云南白药等。

四、急救药品,如复方丹参滴丸等。

五、尽量不要准备抗生素类药物,应该在生病之后遵医嘱使用。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