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
为满足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特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为确保其可实施性,以直接的操作推荐为主。
本指南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一、 高血压诊断标准
1. 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首诊发现收缩压≥ 14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90 mmHg1 ,建议在 4 周内 复查两次,非同日 3 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若首诊收缩压≥ 18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110 mmHg,伴有急性症状 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 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 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 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见 表 1,具体参见《手册》;无条件的,建议转诊。
3. 注意鉴别伴有紧急或危重情况、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等需转诊的情况。
4. 特殊定义:① 白大衣高血压:反复出现的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的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②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 mmHg 和舒张压< 90 mmHg。
二、高血压治疗
1. 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首先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其次是平稳降压。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第三,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2.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140 mmHg 且舒张压<90 mmHg。年龄80 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 mmHg 且舒张压<90 mmHg。
3. 生活方式干预。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不但可明显降低血压,也可预防心血管病,如戒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应大力提倡。
4. 药物治疗。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 ACEI、ARB、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 A、B、C、D 简称。
三、血压≥ 180/110 mmHg 的紧急处理
1. 血压≥ 180/110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① 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 12.5~25 mg,或硝苯地平 10 mg或美托洛尔 25 mg 口服,1 小时后可重复给药,门诊观察,直至降至 180/110 mmHg 以下;② 仍≥ 180/110mmHg,或症状明显,建议转诊;③ 24~48 h 降至 160/100 mmHg 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方案;④ 注意:严禁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快速降压。
2. 血压≥ 180/110 mmHg,伴有心、脑、肾急性并发症 2 的临床症状:
① 立即转诊;② 等待转诊过程中,可参照《手册》做简单处理。
下面小编将指南中的一些关键点摘抄出来方便大家查阅,想看全文的可以直接查看图片图片。指南全文如下:
循证来源: 中国心血管杂志-搜狐网:《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http://www.sohu.com/a/167072290_676139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